yh86银河国际





陕西yh86银河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686624594250673d7dc5a76f9768

他们的名字,印刻在人类反贫困斗争的丰碑上

浏览:3054 时间:2021-10-18

  从2012年底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 ,到2020年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铸就了人类反贫困斗争的丰碑。


  在这块丰碑上,印刻着这样一群人的名字——张桂梅、黄文秀、李保国……这些“七一勋章”获得者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和“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挺身而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 ,将热血和生命奉献给了脱贫事业。

image.png

  “七一勋章”获得者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张桂梅。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生命如炬,点亮梦想践行使命


  “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都能读书。”看着一个个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张桂梅萌生梦想。

  今年9月1日,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迎来13周岁生日 。这座由张桂梅创办的 、全国首座全免费女子高中 ,已经让1800余名女孩圆了大学梦 。

  一直吞着药片、伤病难行的张桂梅,激励孩子们:“祖国哪个地方需要 ,就上哪个地方去!”

  “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工作数十年,张桂梅住在学生宿舍。

  “让学生们远方有灯 、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在山沟沟里也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看到美好的未来。”带着这份信念,她抱着病躯点亮万千大山女孩的梦想 ,照亮她们的前程 。

image.png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 。新华社发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出身贫困家庭,在国家助学政策帮助下完成了学业 。研究生毕业后 ,她主动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返乡担任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

  “百色是脱贫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由不来呢?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的使命。”面对很多人的疑问,她如是作答。

  驻村两个月,她走遍全村195户贫困户,用心绘制“民情地图” ;驻村满一年,行车里程约2.5万公里。她自豪地表示 ,这是她“心中的长征”。

  2019年6月,因遭遇山洪 ,年仅30岁的黄文秀壮烈殉职。

  “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 ,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 ,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黄文秀在入党申请书里这样写道。她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职责和使命。  



不为名利,只为群众谋幸福



image.png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保国 。新华社发

  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35年来,他一直奋战在脱贫攻坚和科技创新一线 ,志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

  “我是农村长大的,过去家里很穷,我见不得老百姓穷。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培养的第一届大学生,学的农林专业,该用学到的知识为农民做点儿什么。”他坚守这个信念,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

  “只有不为名来、不为利去,一个心眼儿为百姓 ,农民才信你 ,才听你 。”他永远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农民的儿子,每年深入果园田间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 ,让10万农民实现脱贫致富。

image.png

  “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1974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雅嘎查。当淳朴的牧民把自家舍不得吃的面条端给自己时,19岁的下乡知青廷·巴特尔既感动,又心痛 。

  “乡亲们不该这么苦!”廷·巴特尔的父亲廷懋是新中国开国少将 ,从父亲身上,这个蒙古族青年、共产党员不仅继承了勇猛无畏,还有责任担当 。

  他扎根草原47年,把最好的年华投身于边疆牧区建设。他成立扶贫公司,赔了算他的,赚了都分给牧民 ;他坚持草畜平衡、绿色发展理念,号召牧民围栏轮牧,“减羊增牛”,让草原渐渐恢复“元气”,带领牧民把“沙窝子”变成了“幸福窝”。  



坚韧不拔,敢教日月换新天



image.png

“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造绿锁黄龙、绝壁开沟渠……他们向命运宣战,与自然较劲 ,用双手改变穷山恶水。

  1984年,陕西定边县海子梁乡南海子农场场长石光银砸掉“铁饭碗”,承包治理荒沙 。为了战沙,他变卖家产、负债累累、痛失爱子……数十年来,硬是带领乡亲们筑起一条百余里长的“绿色长城”。

  “活一天 ,就得栽一天树 。”这位69岁的治沙英雄、“七一勋章”获得者,依然守望着毛乌素沙漠。

image.png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有德 。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王有德是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 ,同样以“生命不息 ,治沙不止”的决心向风沙宣战 。

  “多栽一棵树 ,就是我的价值;多治理一片荒山,就是我的价值 ;让当地老百姓找到致富之路 ,就是我的价值!”他说。

  多年奋战,王有德和职工们硬是营造出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实现了人进沙退的伟大壮举。

image.png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唯一的水源,在三重山外 。

  “一两百号劳力,能凿通三座山 ?”31年前 ,面对乡亲们的质疑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撂下狠话:“水过不去 ,拿命来铺 。”

  靠着锄头 、钢钎、铁锤和双手 ,一条9400米的“天外来渠”凿成了 !

  水引来了 ,路修通了 ,贫困的帽子摘掉了!年逾八旬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至今仍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老人说:“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不干半辈子。”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神州大地,正因为这些坚韧不拔的奋斗者,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都没有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征程上 ,无数个后来者将接续奋斗 ,谱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XML地图